以奋斗为基,以创新为翼——新时代教师的精神坚守与破壁之力

时间:2025-10-20 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 责编:胡广宇 编辑:邱梦

分享到

教师二字,从来不是简单的职业称谓,而是承载着“立德树人”使命的精神符号。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命题下,新青年教师带着热忱奔赴基层,乡下教师怀着坚守扎根乡土,他们以艰苦奋斗筑牢教育根基,以创新思维打破发展壁垒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师精神——这精神,是对教育初心的执着守护,是对育人使命的主动担当,更是对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”的生动践行。

艰苦奋斗,是新时代教师最厚重的底色,它并非“苦熬度日”的被动承受,而是“主动扎根”的责任自觉。对于扎根乡下的教师而言,艰苦奋斗是面对简陋教学条件时的不抱怨、不退缩:是在山路崎岖的乡村,清晨踏着露水走访学生家庭,傍晚借着灯光批改作业;是面对生源流失、资源匮乏的困境时,依然坚持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信念,用耐心和爱心留住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。这种奋斗,无关轰轰烈烈的壮举,却藏在每一次课后辅导的细致里,藏在每一次家校沟通的真诚里,藏在对“让乡村孩子看见更大世界”的执念里。而新青年教师的奋斗,则是跳出舒适区的勇气:是告别城市的便利,主动申请到偏远学校任教;是面对教学经验不足的短板,利用休息时间研读课标、打磨教案,在一次次试错与调整中提升教学能力;是克服水土不服、文化差异的挑战,努力融入当地教育生态,让自己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。无论是乡下教师的长期坚守,还是新青年教师的勇敢奔赴,他们的奋斗都指向同一个目标——用自己的付出,为学生搭建通往未来的阶梯。

创新,是新时代教师突破困境的破壁之力,它并非“追求时髦”的形式主义,而是“以生为本”的智慧探索。教育的创新,从来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,而是在了解学生需求、结合教学实际基础上的精准突破。乡下教师最懂乡村的肌理与学生的特质,他们的创新带着泥土的温度:是利用田间地头的自然资源,开发“农耕文化”校本课程,让学生在观察作物生长中理解生物知识;是将乡村的民俗故事融入语文课堂,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;是用简易的材料制作实验器材,让物理、化学课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,而是可触摸、可操作的实践体验。这些创新,没有先进的设备支撑,却充满了对学生的了解与对教育的热爱,让乡村教育摆脱了“照搬城市模式”的困境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。新青年教师则带着时代的锐气,为教育注入新鲜活力:是利用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手段,为乡村学生打开看见外界的窗口;是引入项目式学习、小组合作等新型教学方法,让课堂从“教师主导”转向“学生主动”;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用更开放、更包容的理念与学生沟通,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“伙伴式”教师。他们的创新,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,而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,让教育更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。

艰苦奋斗与创新,从来不是割裂的两面,而是新时代教师精神相辅相成的一体两翼。没有奋斗的支撑,创新便会沦为空中楼阁——若不能扎根基层、了解学情,再精妙的创新想法也无法落地;若没有创新的驱动,奋斗便会陷入“重复低效”的困境——若一味固守传统、不敢突破,再辛苦的付出也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。新时代的教师,正是以奋斗为基,让创新有了扎根的土壤;以创新为翼,让奋斗有了向上的力量。他们在艰苦中坚守,却不被艰苦磨平棱角;他们在创新中探索,却不被创新迷失方向,始终将“育人”作为核心,让每一份奋斗都有意义,每一次创新都有温度。

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,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师的接力前行。新时代的新青年教师与乡下教师,用艰苦奋斗诠释着教育的坚守,用创新探索拓展着教育的边界。他们的精神,不仅照亮了学生的成长之路,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在这条路上,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,却以平凡的坚守与创新,书写着教师精神最动人的篇章——这篇章里,有对教育的热爱,有对学生的责任,更有对时代的担当。而这份精神,终将在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,滋养更多孩子的未来,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。

责编:胡广宇 编辑:邱梦
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

湖南教育新闻
《湖南教育新闻》栏目简介

《湖南教育新闻》栏目简介

查看详情
国防教育频道
国防教育频道简介

国防教育频道简介

查看详情
湖南招考
直播预告!“湘就业”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!

直播预告!“湘就业”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!

查看详情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简介
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简介

查看详情
奋斗青春号
奋斗青春号

奋斗青春号

查看详情
友情链接